「記者下這騙人標題太唬爛了吧!」

「小編你文章內容寫錯啦!」

「編輯跟記者有差嗎?」

對著一名編輯說:「你們小編... %^&#$%@&」

你在看一篇新聞報導或網路文章,或是跟媒體業朋友聊天時,也說過這些話嗎?

如果你說過以上任一句話,那麼,你可能無意間指鹿為馬了! 

圖片2.jpg

(圖為Dama分別做編輯/記者職位時期拍與被拍的照片)

有鑑於資歷淺薄的挖奔郎,在短短的寫字生涯中陸續做過空間設計雜誌執行編輯、健康網站記者、報社醫藥線記者、旅遊雜誌記者,以及運動網站編輯兼書籍編輯兼小編。

在這期間,無論是網友反饋、其他行業朋友有興趣、或是跟受訪者聊天,只要提及媒體工作,有87%說過第一段「」的其中一項。 可惜每當只會寫字口很拙的我被問起,就算有千萬個答案,總是答不出所以然。於是,這篇長文出現了。如果你對記者和編輯職業有興趣、任職公關、正在追的妹紙做這行,或是你也是被問卻答不出來的同業苦主,請參考看看吧!

決定看這篇之前,請先服用以下提醒:
1. 內容中不包含電視媒體,因為Dama沒待過電視圈。
2. 內容提及的「編輯」指文字編輯(文編),不是美術編輯(美編),因為美編主要是設計領域的專業,非新聞領域。
3. 內容提及的「編輯」不含書籍編輯,因為書編的工作型態跟其他媒體編輯差異度太大。
4. 以下言論依據個人經驗,不等於全部平面媒體 (報紙、雜誌、網路) 的各條線記者/編輯都如此,如有錯誤,歡迎各位前輩指教!

 

首先,先看這張Dama自製關係圖(依個人實際經驗繪製),因為下文將全繞著這張圖介紹。

圖片8.jpg

 

記者 V.S. 編輯

剛有在看第二段就知道,Dama多年來主要職位是記者和編輯,而這兩個職位確實是內容產製的「一體兩面」(簡單來說就是兩個職位共炒一鍋飯) ,所以當然從這說起! 

編輯跟記者的關係確實是撲朔迷離 ,如果不是業內人實在難辨,再加上許多媒體「編採合一」(即一個人同時做記者和編輯的工作),業外人分不清楚是應該的!

所以,我試著以大家都能理解的「媽媽煮一桌菜」來比喻:

要 煮一桌菜,前提是要先買菜。這時媽媽在打掃房間很忙碌,她要求你去買!接到聖旨,於是你說「好的沒問題立馬處理」,這時得先選擇你要到菜市場、全X、家X福,還是網購?(不要跟我說叫XBER EAT就好) 而這些菜能炒出蔥爆牛肉還是紅燒雞,或是自創料理呢?好了,你買了一大袋青菜和肉回家,還附帶想好今天要煮哪幾道菜,連食譜都寫出來。所以…你寫出什麼食譜就等於你媽會炒出什麼味道的菜嗎?

答案是:不可能!

媽媽拿到了食譜和食材,她會依照自己或家人的喜好、對健康的堅持等等因素,少加些油、多加點辣,或是她覺得照你寫的食譜會炒得很難吃,直接拿這些食材自創出創意料理。反正加油、加鹽、控火侯和時間的人都是她,她只要能用現有的食材(如果缺了還可以臨時叫你去小7買),炒出全家人能吃好吃滿的菜就好啦!喔對了,媽媽最後還為這桌菜取了個名字,叫做「五福臨門好運旺旺來」。

所以你覺得,用這桌菜餵飽全家人的功勞,是你還是媽媽?

這還用問?當然兩個人都有功勞!

不過,無論這桌菜好不好吃,最後大家會稱讚或是評論「媽媽煮得好XX」。

 

好了,我講完這又臭又長的比喻,你一定覺得我幹嘛講個毫不相關的廢話...沒關係!

現在,我們把一篇報導的製作流程套進煮菜比喻,「你」做的事大致就是「記者」做的事,而「媽媽」大致是「編輯」。

以下只需看紅字,黑字僅供比對:

煮一桌菜要 產出一篇報導,前提是要先買菜取材這時媽媽編輯在打掃房間開會很忙碌,她要求你去買記者必須主動取材!接到聖旨,於是你說「好的沒問題立馬處理」,這時你於是記者先思考要去菜市場記者會、全X電訪、家X福面訪,還是網路上PTT(當我沒說)買菜取材?而這些素材能寫出炒出蔥爆牛肉A報導還是紅燒雞B報導,或是自創料理獨家新聞呢?好了,你記者買了一大袋青菜和肉回家該訪問的都訪了、資料也找好,還附帶想好今天要煮哪幾道菜交給主編報導大綱和初稿,連食譜稿都寫出來。所以…記者寫出什麼稿食譜就等於你媽編輯會決定炒出刊出怎樣的內容味道的菜嗎?

答案是:不可能!(除非編輯太混完全沒改)

媽媽編輯拿到了食譜和食材記者寫的稿,會依照自己或家人的喜好該媒體屬性或編輯政策、對健康的堅持新聞性與吸引讀者閱讀重點等因素,少加些油刪減些內容、多加點辣增加些修飾詞,或是編輯覺得你食譜寫得很難吃記者稿寫得太沒邏輯,直接拿這些食材原本內容自創出創意料理重新改寫。反正加油、加鹽、控火侯和時間改錯字、潤稿改稿、控制篇幅的人都是編輯部的編輯、主編和總編,她只要能用現有的食材素材(如果缺了還可以臨時請記者去小7買補資料),炒出寫出全家人能吃好吃滿的菜總編滿意且符合版面要求的稿就好啦!喔對了,媽媽編輯最後還為這桌菜這篇報導取了個名字下了大標,叫做「五福臨門好運旺旺來 我台灣我驕傲!96外媒報導同婚專法通過 世界看見台灣(真實標題,取自自由時報)」。

所以你覺得,用這桌菜餵飽全家人這篇報導的功勞責任,是記者還是媽媽編輯?

這還用問?當然兩個人都有功勞責任!

不過,無論這篇桌菜好不好吃報導寫得正不正確、好不好,最後大家會稱讚或是評論「媽媽煮得XXX記者寫得好XX」。

 

喂…母丟母丟哦!剛剛不是說好把「媽媽」比喻成「編輯」嗎?那最後一句怎麼不是「編輯寫得好XX」?

你問對了!怎麼不是編輯?

因為大家都以「眼見為憑」的觀念在看事物,無論在電視上記者對著鏡頭、在平面報導上寫的「記者XXX報導」,全都是記者露臉、露出名字,所以,多數人認為報導都是記者生出來的,因此會出現「記者下這騙人標題太唬爛了吧!」的錯誤論述。 (雖然有不少情況是記者先下了標題,而編輯沿用同一標題未改,但無論如何,下標題取決於編輯,而非記者。)

其實,只要仔細看報紙某頁的置底或置頂角落、網路某篇報導的置底或置頂文字、雜誌或書籍的版權頁,都可以看到「責任編輯XXX」暗藏其中,原來要扛起最大責任的「媽媽」藏在版面細節裡。

好惹,我再次又臭又長地講完記者/編輯差異。接著來看看常見被搞混、甚至連一些傳播產業內的公關朋友都會困惑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取決於每家媒體的規模大小、人員配置、分工與SOP,並不是每家媒體都一樣。

 

Q1:編輯跟記者誰職權大?

這個問題不是絕對。先說一個大方向:記者歸屬於「編輯室」,也就是編輯部門底下,那麼可想而知,編輯部門的最高主管「總編輯」當然最大啊!像Dama曾在報社當記者時,名片上寫的是「 編輯部採訪組記者XXX」。另外,以報社來說,總編輯底下有副總編輯、主編(或稱主任、組長、主筆等等,各媒體稱呼不同),上述有主管職的編輯,基本上職等比記者高,他們絕大多數也是記者升遷上去的。

BUT!你以為記者都是「小記者」嗎?

我們轉換成科技業職位來思考 : 你應該不會覺得一名科技業的資深開發工程師是「小工程師」吧?畢竟他的研發對未來某項產品的功能、銷售、該品牌名聲有一定的影響力。同理,優秀的記者在媒體公司中,就類似科技公司中開發工程師的角色。雖然記者沒有對報導的最終決定權,但是,不少資深記者同時也兼任進編輯台改稿的主管職工作,就算沒兼任,他們寫出的重要報導或多或少影響著所屬媒體的名聲,寫的獨家報導更影響了當期的銷售數字/瀏覽量。Dama遇過不少資深記者前輩,是因為不想放棄記者自由的工作型態,而不去當主編(當了主編就要進公司坐辦公室、開會...),而不是因為能力無法升遷。

另一方面,如果要以「基層編輯」和「基層記者」相比,無論職位高低,以同年資的薪水來說,基層記者的薪水比較可能高過基層編輯。

 

Q2:這麼說來,如果不是總編、主編,一般編輯都是小菜鳥?

NO NO NO!上述記者、編輯如此壁壘分明的分工,是報社、綜合類新聞網站、以及人員相當充足的雜誌(多是週刊)才會有的分工。你現在看到多數的雜誌、主題性網路媒體都採「編採合一」工作模式(請見前文表格),意思是編輯要同時做記者的採訪工作(也就是媽媽得自己出去買菜、寫食譜、煮飯樣樣來,一人兼兩工、校長兼撞鐘)。

一人兼兩工的這群人名片上的職稱,可能是「記者」、也可能是「編輯」,或者是「採訪編輯」,他們的工作內容跟報社記者相比,雖然外出採訪的頻率相對少(畢竟要出門買菜又要回家煮菜太浪費時間,那不如網購買菜、或出去一次買完一週份量比較省時),但多了一個完整的「編輯」工作:除了改稿、寫稿,雜誌編輯還包括了前端企劃、後端構想版面、跟美術編輯溝通排版、校稿等;網站編輯則包括內容上傳後台、搜尋並後製文章配圖(等於在紙本媒體是美術編輯負責的排版工作,網站編輯得一人全包)。

這時你還覺得,一人多工的編輯是小菜鳥就能一肩扛的嗎?我們再以剛剛轉換成科技業職位來思考 :優秀的編輯在媒體公司中,大致類似科技公司中的開發工程師兼PM(專案經歷)。

(以上比喻都是以"優秀"的記者/編輯來說,因為同樣職位的人如果只想衝稿量趕快下班,也可以抄抄其他媒體的報導、改改新聞稿了事,這部份我就不多著墨了。)

 


 

編輯 V.S. 小編

現在網路社群發達,大家可能不知道「編輯」職位是什麼,但絕對知道「小編」。

通常記者跟小編兩者不容易混淆,但是編輯跟小編名字裡都有個「編」,大家就會開始混在一起了。

 

圖片9.jpg

(左圖取自 社工週:社工,行臉書粉絲團

 

是說......烏鴉跟烏龜名字都有個「烏」,那他們是同種生物嗎

喔!我該冷靜點舉個貼切一點的例子…

是說,美甲師跟美髮師名字都有「美」跟「師」,那他們有同一個專業嗎?

社工和志工都有個「工」,那他們是一樣的工作嗎?

相信對上述問題你不用花1秒就會有答案! 那你是哪裡來的靈感覺得編輯就是小編呢?

當然,我們無法排除美髮師同時會美甲,或是社工放假時間很有愛心去當志工... BUT!兩者的專業、領域就是不一樣!

編輯跟小編也是如此。

不管是報社編輯、雜誌編輯、數位編輯(網站編輯)都小編!

 

編輯的工作已介紹過就不多說了。那麼 FB, IG, LINE 等社群媒體上常見的「小編」到底是什麼職位?

首先,如果你在1X4、11X1上要找專業小編,他們的正名包括「社群行銷」,廣泛一點會寫「網路行銷」,精確一點則是「內容行銷」、「社群編輯」等。

沒錯!是行銷,在任何企業、公司行號、NGO、甚至餐廳店家都可能設有這類職缺(行銷的層面很廣,小編職位可歸類在行銷中的「社群行銷」領域,但仍觸及各層面的行銷)。

然而,「編輯」職位除了少數有固定出刊物的企業(通常要較大規模)之外,只會在媒體和出版產業有這個職缺。

至於內容,Dama目前算是個「兼職」小編(正職是編輯),所以並沒有像專業小編般十八般武藝都經營得透徹。不過以我粗淺認知,一位社群行銷可不只是「把連結PO上FB再寫兩句話」這麼簡單的動作而已!它背後包括了品牌經營、文案撰寫、圖像設計、影音攝製、廣告投放,以及客服等多項專業,並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當然,很多沒sense的老闆覺得這一個人就能完成)。

依照企業需求,一個品牌的社群行銷2-3個只能算勉強夠用,4-5個也不嫌多。

不過話說回來,你只要隨便上1X4蒐尋小編職缺的需求,就會發現…娃~~許多老闆都想用3初頭薪水聘請一位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員工1人做所有事呢!挖奔郎每次瞄到這些徵才廣告,都為正職小編們掬一把淚,不過在台灣目前的工作環境下,ㄍ老ㄨ闆ㄢˋ會提出這樣的條件也只是剛好而以(…離題了)。

介紹完畢,以下是常聽到有趣的誤解和美麗的錯誤。

 

Q1:小編不是需要寫稿的編輯,那為什麼有些媒體/內容型網站的FB粉絲頁上PO的文章有錯,小編都直接道歉說「小編寫錯了!」,而有些報導中會寫「小編採訪、小編直擊」?

這有很多種可能性,以下列出Dama曾聽聞的可能:
原因1. 小編不想花太多心力跟你解釋這篇文章是哪個職位出錯,所以乾脆全攔在自己身上(用當事人的立場道歉也比較有誠意)

原因2. 不少媒體或內容型平台,編輯、記者也需要兼任小編(甚至有一些人力較少的媒體,小編其實是總編輯兼任)。因此,文章可能真的是「兼職小編的編輯」所寫。

原因3. 承上,既然不少編輯必須兼職小編,相反地,較具有撰文能力的小編也可能兼職寫稿,所以文章說不定真的是「兼職編輯的小編」所寫。

原因4. 因為寫文者希望拉近跟讀者的距離,「小編」這個名詞親切度高、網友也較熟悉,所以管他是作者、記者、編輯、小編,寫文時直接自稱「小編」,四不四比較親切阿?!

 

Q2:小編是不是都是年紀小的二十多歲菜鳥小妹、小弟?

相信你剛剛這麼耐心的看了我對小編工作的介紹,就不會這麼認為了。畢竟…你會因為小嫻、小潘潘、小甜甜等藝人的名字有個「小」,所以覺得他們一定很小嗎?

不會吧!那為什麼同樣邏輯會覺得小編「小」呢?

雖然小編是因應網路社群發展因運而生的新興職位,相當適合有創意、幽默感高、對時事潮流敏銳度高的年輕人擔任。但事實上,許多非連鎖服務業、網路店家沒有額外預算聘請行銷人員,但他們也要經營網路社群,這時,小編很有可能就是老闆本人或是主要負責人;而上一段也提到,一些人力較少的媒體,小編是由總編輯兼任。

此外,在林育聖(鍵人)老師教學的文案行銷課程中,他更建議:社群小編最好是老闆本人、企業中有決策力的人,或是行銷部主管,因為社群即時性高且注重品牌個性,越有決策能力的人越適合即時決定對外發言的模式。(但反過來說,企業老闆不一定擁有社群行銷人員的技能,這就是有一好沒兩好,得互相彌補了!)

所以說,你原以為小編是個剛出社會的妹紙,但其實螢幕後可能是四五十歲的老闆、主管或資深行銷,這時你還覺得小編很「小」嗎?

 

Q3:網站編輯跟小編有什麼差?

承前文,社工和志工都有個「工」,也都在用不同方式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那他們就是一樣的工作嗎????

同樣在網路上,網站編輯跟其他傳統紙本媒體(報章雜誌)編輯其實做的工類似 : 撰稿與採訪。他們的目標是以「內容為導向」,內容品質好、瀏覽量高是最大目標 (雖然現在許多網媒為了瀏覽量不惜犧牲內容品質)。

而小編的目標是以「行銷為導向」,他們也可能產內容,但這些內容完全是為了銷售某個產品、宣傳某件事物、讓某個社群或官網流量增加而寫,並不是為了什麼內容品質。

兩者扮演的角色、工作目標完全不同,在一般的人力架構下,他們也是不同的職位、甚至不同的部門。BUT! 確實有不少人力較缺乏的單位會要求一人做兩個職位。而因應數位化,現在外媒還生出很多「混血職稱」,推薦 延伸閱讀這篇


Q4:報紙、雜誌等傳統紙本編輯,跟網站編輯有什麼差?

以內容嚴謹程度而言,紙本媒體的編輯 / 記者工作確實相對嚴謹。舉例來說,Dama以前在雜誌社當採訪編輯時,光是「校稿」,從完成稿件、美編排版,到看試印的樣張, 同一篇稿需要校7-10次。但是大多數網站編輯 (排除專題性深度報導網站) 講求的是即時速度和稿量,哪有人給你時間校稿7次10次?所以在用字精準度、事實查核能力上,紙本媒體的編輯 / 記者通常比網站編輯 / 記者有更大優勢。

不過,網站編輯也有紙本編輯沒有的技能,像是紙本編輯的排版工作可以交給美編去做,但網站編輯要自己一手扛下找照片、排版,甚至圖片後製等工作。另外,目前多數的網站編輯工作KPI是"瀏覽量",因此他們在寫完一篇報導後,仍必須隨時關注自己文章的瀏覽量,如果瀏覽量低,是因為標題不吸引人?內容不實用?圖片不夠美?還是社群宣傳不給力?時時刻刻檢討每篇文章該怎麼包裝、哪類文章或哪個關鍵字可以多寫(Dama個人覺得網站編輯非常像「內容上的業務」),而不像紙本編輯寫完不用直接負責銷售量;所以在寫文的彈性、行銷概念上,網站編輯會比較有優勢。

另外,網站編輯 / 記者通常每天必須產出一定稿量(若以短報導每篇500-600字計算,通常須產出4-7篇不等),紙本編輯 / 記者的單天稿量相對少,因此網站編輯 / 記者雖然寫文的嚴謹度平均不高,但工作量其實不亞於紙本。

BUT!!! 每次都有BUT,因應網路時代,多數媒體人都是一人兼多工。許多紙本的編輯/記者必須兼網站的編輯/記者,他們的文章除了刊登在報章雜誌,可能要負責寫更多文章供給同一媒體(甚至其他關係媒體)的網站。你以為只要把雜誌上的字COPY & PASTE到網站就好?錯! 只要對品質有一點點責任感、有一咪咪sense的編輯 ( 這種轉換的工作通常是編輯而非記者做 ),因應各種媒介或平台屬性不同,是不會直接複製貼上的,而且會多花心力去做修改、刪減,甚至標題也不相同。 在這情況下,雜誌編輯也是網站編輯、報社記者也是網路記者...全部大混鬥已經是近年媒體業的常態。只能說.... 大家都辛苦了!

==========================

 

寫到這裡,估計會看到這段的人屈指可數,所以非常謝謝你耐心讀完。

這篇文是多年來工作的心得,也是當關心我的親朋好友認真問起時,我很希望能讓對方理解的 ( 畢竟,挖奔郎太常遇到指著A職位叫B職稱這類「指鹿為馬」的經驗;或是每次要開口解釋都看到狐疑加想睡的眼神,讓我趕緊閉嘴 )。

再者,我個人發現跟多數的海外朋友相比,台灣朋友更常見對任一職位的不尊重。

這種「不尊重」不是因為該職位被賦予的社會階層,而是出自「不了解」和「懶得了解,所以直接用刻板印象評斷」的心態。既然身為媒體業內人,就努力讓有心了解的人了解吧~ 

 

終於結束!這是我寫過除了劇本以外最多字的一篇文章了,可喜可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ma 的頭像
    Dama

    文字公主者

    D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